一
国家级成果推广:引领教育创新的星辰大海
“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是国家层面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优秀教学实践广泛共享而实施的重要举措。
中恒学校作为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牵头学校,7月2日正式启动了这项意义深远的计划!而这场盛大启航的“首发站”,是由我校杜中元老师带来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建模活动课——《泡一杯好茶的数学秘密》。这不仅是一堂数学课,更是我校探索教学创新、推广优质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
二
课堂亮点聚焦:当茶文化邂逅数学建模
杜老师巧妙地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以“泡一杯口感最佳的茶水”这一生活化、趣味化的问题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数学建模之旅。让我们一同回顾课堂的精彩环节:
情境创设 提出问题:从“影响茶水口感的因素有哪些?”出发,聚焦核心问题——“85℃泡茶,60℃饮用口感最佳”。这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温度和时间之间,究竟藏着怎样的数学关系?
动手实践 采集数据:同学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分工合作(计时、测温、读数、记录),严格按照实验步骤(150ml水、85℃起始、3g绿茶),每分钟精确记录一次茶水温度,持续6分钟。这不仅是数据的收集,更是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分析探索 选择模型:面对亲手获取的温度-时间数据散点图,同学们展开了头脑风暴:温度会匀速下降吗(一次函数 )?它会像抛物线一样变化吗(二次函数)?会像声音减弱那样吗(对数函数)?还是……更可能遵循“先快后慢”的冷却规律(指数函数 )? 在杜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结合物理常识(室温恒定,最终趋于室温),逐步聚焦到指数函数模型,理解了其描述自然冷却过程的合理性。
归纳总结 迁移应用:
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提炼了数学建模的核心步骤:观察实际情境 → 发现提出问题 → 收集分析数据 → 建立函数模型 → 求解模型 → 检验模型(符合/不符合实际)。
三
意义深远:不止于茶香 更在于素养
这堂课的精髓,远不止于找到茶水降温的公式。它的意义还在于:
连接生活与数学:
打破数学的抽象壁垒,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理解、描述和优化现实世界的强大工具。茶文化、解冻肉都是鲜活的素材。
培养核心素养:
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处理数据、建立模型、批判性思考(如模型选择理由)、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科学探究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体验完整探究过程:
从现象到问题,从数据到模型,从求解到验证应用,学生亲历了科学研究的完整链条。
推广优秀教学模式:
这堂课生动展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实践探究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我校牵头推广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生动体现。
四
启航新征程
能够作为牵头校承担此项重任,不仅是对我校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充分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杜老师这堂飘着茶香的数学建模课,为我校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奏响了精彩的序曲。它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师生们对教学创新的热情。未来,我校将继续积极推广、应用并深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带动区域乃至更广范围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让更多师生受益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
甘肃省民办教育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