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微风中,实验室的灯光格外明亮。6月24日下午,天水市启升学校化学教研组精心策划的“动手实验,解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在化学实验室火热开赛。本次大赛的核心挑战是:精准配置100ml 1mol/L的NaCl溶液。数十组参赛选手摩拳擦掌,在严谨细致的操作中,将抽象的化学公式转化为指尖的精准艺术,上演了一场关于“量”与“度”的科学较量。
实验台前凝匠心,毫厘之间定乾坤
大赛现场,实验台井然有序,各类精密仪器严阵以待:分析天平闪烁着冷峻的光芒,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药匙、洗瓶一应俱全。空气中弥漫着科学探究的肃穆与专注。比赛哨声一响,选手们立刻化身严谨的“化学工程师”。他们屏息凝神,首先精确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每一个小数点都关乎成败。称量环节,选手们轻启天平门,用药匙小心翼翼添加或减取晶粒,目光紧锁跳动的数字,直至达到理论计算的精确值——5.85克。溶解、转移、定容……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一丝不苟。玻璃棒引流时轻靠杯壁,胶头滴管在接近刻度线时的“悬而不滴”,无不体现着对实验规范的精熟掌握和对“精准”二字的极致追求。容量瓶瓶颈上的那条弯月面,成为所有选手目光交汇的焦点,力求达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的完美状态。实验台前,只闻仪器轻碰的声响,选手们专注的身影构成了一道道探索科学奥秘的风景线。
严谨规范显身手,合作探究求真知
本次大赛不仅考察结果的准确性,更着重评价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流程的完整性以及团队协作的默契度。评委老师们手持评分表,目光如炬,细致观察着选手们的每一个动作:称量操作是否规范?溶解是否完全?转移是否彻底?定容手法是否标准?标签信息是否完整清晰?在紧张的氛围中,选手们或两人一组紧密配合,一人操作,一人监督核对;或独立操作,沉着冷静。不时可见有小组因一次成功的定容而默契对视,露出会心的微笑;也有选手因微小失误而轻蹙眉头,旋即调整状态,重新投入战斗。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穿梭于实验台间,既是严格的裁判,也是及时的引导者,对操作细节进行无声的提示或对安全规范进行强调,将紧张的赛场变成了生动的实践课堂。
动手解码化学美,荣誉激励启新程
经过评委老师们对溶液浓度测定结果(如使用密度计、折光仪或进行滴定等)和实验过程记录的严格评审,最终角逐出本次大赛的优胜者:
一等奖 (2组):授予操作极其规范、结果精准无误、实验报告详实完美的顶尖实验小组。他们真正体现了“精准配置”的科学精神。
二等奖 (3组):授予操作规范、结果准确、流程完整、表现优异的小组。他们在细节把控上展现了扎实的技能。
三等奖 (6组): 授予操作基本规范、结果符合要求、认真完成实验任务的小组。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值得肯定。
颁奖仪式上,化学教研组乔小军老师和陈婷老师及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动手实验,解码化学’,这个主题正是我们举办此次大赛的初衷。配置溶液是化学实验最基础的技能之一,它考验的是计算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今天的比赛,我们看到同学们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毫厘之间追求精确,这正是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希望这次经历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助大家更深层次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激发持续探索的热情。” 获奖选手们手捧象征荣誉的证书和奖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当实验器材归于原位,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这场以“精准”为名的较量虽已落幕,但科学探索的种子已在同学们心中悄然播下。化学教研组以一次基础实验为舟,载学子们驶入微观世界的海洋,证明了化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方程式的精妙,更在于亲手实践时那份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烧杯中的清澈溶液,映照出的是少年们专注求索的清澈目光,也预示着未来科学道路上,他们将用双手解码更多未知的化学密码。这份严谨与求真的精神,必将如那配置精准的溶液般,澄澈而恒久。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
甘肃省民办教育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